作为一代伟人,毛泽东思想深邃,知识渊博,而这些来源于他一生博览群书、一生实践求真。 “不动笔墨不读书”是毛泽东孜孜践行的读书方法。这源自毛泽东老师徐特立的教诲,其意在“学而不思则罔”,提倡联系实际思考、批判对比吸收。毛泽东读书既“跟着书走”又“独立思考”。在毛泽东做过的读书批注中,不仅有很多和著述者感情共鸣的交流,还有不少是“可疑”“可以争论”“废话”“不可信”等。毛泽东说,“跟着书走”的目的是
我觉得“界面”代替了“纸面”的阅读,损失的可能是时间的纵深和历史的厚重。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,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。 之所以这样说,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,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。 上世纪70年代初,我还是一个少年,偷偷读到一本书,是法国作家罗曼·罗兰的《约翰·克利斯朵夫》。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一句话:“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,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;真正的英
[欧阳修借阅典籍]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,自幼天资过人,但是,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。由于家境贫寒,家里无钱买纸买笔,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,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,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。还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。到他年龄大些了,家里没有书可读,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。就这样夜以继日、废寝忘食,只是致力读书。欧阳修勤奋刻苦,练成了一手好字,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,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
话题展示 莎士比亚说,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。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没有阳光;智慧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。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,文字可以;读书,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。 请以“读书”为话题,写一篇文章。 为什么喜欢读书?就像年前那个登山运动员所回答的,因为山在那里。所以,因为书在那里,就会有喜欢读书的人。而那一种喜欢,是从心底的热爱,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被迫去读,所以这样的相遇,总会碰撞
“你平时很喜欢阅读,可是阅读给你带来了什么呢?”手拂书页间,前排好友转过头来问我。 阅读给我带来了什么呢?对于这个真切、分明带有功利色彩的问题,我该怎样回答呢? 我是一名中学生。而一个中学生的生活,就像深山巨谷中的一潭水,没有桃花潭边离人的踏歌,也没有“落花流水春去也”的悲叹,有的只是同学间摩擦引起的几声莺啼,老师关切话语卷起的阵阵春风,于平静的水面上惊起点点涟漪。 而阅读就像善引水渠的古罗
第一步:理思路,明确主干 第二步:填材料,贯通血脉 那一次,我真读懂了“长妈妈” □ 山西一学生 打开那本崭新的《朝花夕拾》,浓郁的书香充斥鼻腔,我也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——长妈妈。 “‘哥儿,你牢牢记住!’她极其郑重地说。‘明天是正月初一,清早一睁开眼睛,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:‘阿妈,恭喜恭喜!’”那颇带喜感的话语,长妈妈郑重其事的模样却让我有些不解,干嘛这么守旧呢?明知道孩子并不喜欢,却
写人记叙文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展开内容的文章。在这类文章中,写人要写出人物的“个性”,要让所写的人物个性鲜明、丰满、栩栩如生,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。那么如何把人物写“活”,我们可以从写出人物的特点、突显人物的精神、抓住人物的细节入手。 阅读与探究一 写出人物的特点 写人要抓住特点。“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”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、个性迥异的。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点:有的高大,有的矮小;有的粗胖